工程机械小程序(工程机械小程序模版)
来源:中国铁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在2022年工程建设十大新技术中,中国铁建及所属10家单位携手5家知名院校,研究完成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技术、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先斜拉后悬索施工关键技术、超高水压沼气地层盾构法特高压GIL越江隧道修建技术。此外,铁建重工参与的超大埋深复杂地质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入选名单,让我们跟随推文,一览中国铁建推荐的3大新技术。
什么是工程建设十大新技术?
知识速递
“工程建设十项新技术”评审旨在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面向全行业征集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且能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重大突破性新技术。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技术
展开全文
由中国铁建、中铁十一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八局、铁一院、铁四院携手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完成的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技术,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建造三大难题,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五大类网络化拓建模式,创新了“结构-地层-环境”相互作用的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网络化拓建扰动度概念、计算方法及分级评价标准,形成了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实现了微扰动安全拓建。
该成果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苹果园站、宣武门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光谷地下综合体等40余项城市地下大空间新建及改扩建工程,有效缓解城区空间资源紧张,推进存量空间的提质增效、消隐扩能, 助力城市更新。
亚洲最大、世界最美城市综合体—— 武汉市光谷广场综合体,集轨道交通、市政、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工程地下空间跨度大,线路立体交叉布局复杂,面临多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沉降安全、地下管线迁改等诸多难题。
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基于BIM的地下大空间可视化信息建造技术、核心区网状混凝土支撑结构分区爆破拆除技术、基于既有主体结构承载的拓展基坑支撑方法,有效节约建筑材料和自然资源,提升建设效率的同时保障施工安全。依托该项目研发形成的城市中心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设计建造关键技术,更是为我国城市地下交通枢纽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北京地铁6号线苹果园站是国内第一条集上下增层拓建于一体的地铁项目,建设过程中总结形成了密贴向下增两层施工关键技术、明挖向上增建一层的上下增层关键技术,解决了地下空间零距离近接增层施工的难题,对促进我国地铁车站更新改造具有深远的意义。
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金鱼胡同站位于首都政治经济核心区王府井步行街,毗邻中南海、紧靠重点文物天主教堂,面临着苛刻的外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设者先后攻克施工场地狭小、交通不便、洞内降水难度大、工法工序转换多等不利因素,创下北京地铁建设史上的六个“第一”,助力整体工程“最集约化的施工场地、最美化的施工环境、最高的质量水平、最完善的综合功能、最具价值含量的科研成果”闻名中外。
北京地铁16号线苏州街站是全线唯一一座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换乘站,该站与既有10号线苏州街站呈“十字交叉”状,两座车站站厅与站台相互连接,宛如一个复杂的“鲁班锁”。建设者采用复杂换乘车站密贴下穿既有线微变形控制技术,提出并应用“1000吨级千斤顶+深孔注浆”对既有线进行主动微变形控制,实现16号线旅客步行14.8米即可换乘10号线,堪称“零距离”换乘。
北京地铁16号线二里沟站中间上穿既有6号线、下穿热力管沟,施工风险极大。建设者聚焦创新创效,开展砂卵石地层洞内成桩施工技术、洞内机械开挖土方计价体系、机械暗挖施工技术等研究攻关,持续改进现有钻机钻头等机械设备,成功解决大体量暗挖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机械暗挖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国内后续同类型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地铁17号线东大桥站与既有北京地铁6号线、28号线(原CBD线)、22号线(平谷线)实现四线换乘。既有线沉降控制、确保行车安全是该工程重点,建设者采用地下三层换乘大厅采用一体化建造技术,完成了对特级风险源——东大桥站中部下穿既有6号线区间的安全挑战。该工程被作为“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授权专利14项、省部级工法2项、QC优秀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12篇。
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
先斜拉后悬索施工关键技术
由中国铁建大桥局、铁建投资携手武汉工程大学研究完成的“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先斜拉后悬索施工关键技术”依托 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研究开发,采用先斜拉后悬索施工技术,主跨钢梁采用无支架悬拼施工工艺, 将自锚式悬索桥主跨的世界纪录跃至600米,提出大跨度无支架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整套方法,保证了体系转换的安全度和经济性。
该技术首次提出大跨无支架自锚式悬索桥斜拉-悬索数值仿真方法,实现斜拉-悬索两种独立系统共存体系数值模拟和吊索张拉过程力学特性快速模拟分析,总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 3 项,省级工法3项,出版专著1部,技术丛书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超高水压沼气地层盾构法
特高压GIL越江隧道修建技术
由中铁十四局、铁四院携手 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研究完成的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隧道项目,创新超高水压、高磨蚀、沼气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成套关键技术,开发超高压密封防水、施工防爆、换刀预测、高质量浆液配置技术,解决高水压、高透水、高磨蚀、带压沼气复杂地层盾构掘进难题,实现了5468米一次性穿越长江、月均417米的世界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新纪录,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实现双碳目标,引领国际GIL输电技术发展方向做出重要贡献。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聚力建筑行业科创未来
中国铁建在路上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计算
〖全程手算技巧+案例讲解〗
课程共 53课时 总时长近 18小时
公众号1折秒杀
折后 49.9元
↓↓↓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
注:请正确填写 收货人手机号,用于登录筑龙学社学习课程